反渗透预处理的重要性
反渗透处理苦咸水虽具有很多优点,但反渗透膜对进水水质却有一定要求,若达不到要求,必然会导致膜的污染;严重会导致整个反渗透装置的报废,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也就是说,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寿命与原水的预处理效果密切相关。预处理就是要把进水对膜的污染、结垢、损伤降到最低,从而使反渗透系统的产水量、脱盐率、回收率、运行成本达到最优。原水经预处理后,在进入反渗透装置前,达到进水要求。
常用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、多介质过滤、活性炭过滤、离子交换软化或加药阻垢、温度与PH的调节、保安过滤。特殊的预处理工艺还需降低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(如铁、锰、铜等)、微生物杀菌、二氧化硅的去除等。
2 预处理的目标
下图为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和预处理解决办法
膜污染指标 | 允许值 | 解决办法 | |
悬浮物等 | 浊度 | <1NTU | 过滤、徐凝沉淀、微滤、超滤 |
SDI15 | <3 | 过滤、徐凝沉淀、微滤、超滤 | |
颗粒物 | <100个/mL | 过滤、徐凝沉淀、微滤、超滤 | |
微生物 | <1个/mL | 杀菌、微滤、超滤 | |
金属氧化物 | 三价铁离子 | <50ug/L | 氧化+沉淀或过滤 |
锰 | <50ug/L | 使用分散剂 | |
结垢物质 | 碳酸钙 | LSI<0 | 控制回收率、PH值、阻垢剂 |
硫酸钙 | <230% | 控制回收率、阻垢剂处理 | |
硫酸钡 | <6000% | 控制回收率、阻垢剂处理 | |
SrSO4 | <800% | 控制回收率、阻垢剂处理 | |
CaF2 | 浓水侧浓度<1.7mg/L | 控制回收率 | |
磷酸钙 | 浓水侧浓度不能超过溶解度 | 控制回收率 | |
二氧化硅 | <100% | 控制回收率 | |
有机物 | 油 | 0 | 气浮、吸附 |
TOC | <10mg/L | 活性炭、过滤、吸附树脂 | |
COD | <10mg/L | 活性炭、过滤、吸附树脂 | |
BOD | <5mg/L | 活性炭、过滤、吸附树脂 | |
PH值 | 3~10 | 加入酸或碱调节ph | |
温度 | 5~45 | 换热器 | |
氧化剂 | 余氯 | <0.1 mg/L |
还原剂、活性炭吸附 |
臭氧 | 0 | ||
其他 | 0 | ||
表面活性剂 | 选择阳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时要谨慎 |
3 地下水水质
下表为甘肃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主要指标(mg/L)
水源 | 甘肃庆阳(井水) |
PH | 7.6 |
K+ | 2.35 |
Na+ | 620.00 |
Ca2+ | 69.94 |
Mg2+ | 27.48 |
Cl- | 278.66* |
SO42- | 1005.33* |
HCO3- | 189.16 |
F- | 0.40 |
总硬度 | 390.3 |
TDS | 2122.5* |
Fe(总) | 0.34 |
Mn(总) | 0.02 |
As | 50.0 |
氨氮 | 100.0 |
硝酸氨 | 100.0 |
亚硝酸铵 | 100.0 |
耗氧量 | 39.1 |
二氧化硅 | 96.0 |
“*”为超限指标——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-85评价
分析:
从地下水水质可以看出,该地区地下水属高硬度高盐量水,但水质清澈透明,基本无污染,地下水水质一般终年稳定,由于土壤层的过滤作用,地下水基本没有悬浮物,污泥指数(SDI)值小、浊度低、但地下水源水硬度及氯化物含量高[7],所以在处理地下苦咸水时,预处理的重点在于如何减缓或防止难溶盐的析出。在反渗透系统中最容易结垢的物质是碳酸钙,依次为硫酸钙,二氧化硅,硫酸钡等。进水浓缩后是否会形成碳酸钙水垢可用朗格利尔饱和指数判断,即:LSI=pHm-pHs
式中:LSI——朗格利尔饱和指数
PHm——水的实测PH值
PHs——水在碳酸钙饱和平衡时的PH值
当LSI=0时则表示该水质处于平衡状态,即不结垢也不腐蚀,水质是稳定的。
PHs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PHs=pCa+p[A]+(pK2-pKs)
式中:pCa——水中钙离子含量的负对数;
P[A]——水的碱度值得负对数
pK2——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的负对数
pKs——碳酸钙溶度积的负对数
当原水含盐量较高时[1],应当考虑离子强度对碳酸钙饱和平衡时的PH值得影响,此时pHs可采用下式进行计算:pHs=pCa+p[A]+(pK2-pKs)+2I1/2/(1+I1/2)
式中:I为离子强度
由碳酸钙结晶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看出,溶液温度对碳酸钙结晶速率有很大的影响。反应温度越高,碳酸钙的平衡浓度积Ksp降低;从而使碳酸钙的过饱和度S提高,碳酸钙晶体的形成速率和晶体的长大速率都会提高,从而使结垢倾向增加。由于温度对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和晶体的长大都有影响,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碳酸钙晶体颗粒的大小。由于西部地区地下水温度较低,且比较稳定,一般水温≤20℃,故以20℃水温作为最不利情况加以核算。硫酸盐的结垢情况,可由下式判断:一般情况下,当硫酸盐的离子浓度积IP超过其溶度积Ksp,即IP>Ksp时结垢;IP<Ksp则水中的硫酸盐是稳定的。
预防反渗透膜表面结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软化法,除去水中的硬度;另一种是加阻垢剂延缓结垢生成。
软化法是使用软化器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原水进行预处理;是以树脂上的钠离子和水中的钙、镁离子进行交换,从而除去水中的硬度。但是,当树脂饱和时,必须对树脂进行再生,否则,膜同样会被污染。因此,增加了反渗透装置的初期投资。同时,运行中的树脂频繁失效再生,操作繁琐。
在实际操作中,加阻垢剂法设备简单,操作简易,自动化程度高。但难点在于针对西部地区苦咸水的特点,如何在众多的阻垢剂中,根据阻垢剂性能,加药量,pH值,以及操作条件(如压力,温度,Ca2+浓度等)对阻垢性能的影响,优选阻垢剂并确定最佳加药量及加药条件。自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反渗透脱盐装置诞生以来,酸+六偏磷酸钠一直被用来控制RO装置的碳酸垢和硫酸垢,被认为是RO系统中的传统预处理方法。SHMP是无机盐易分解为正磷酸盐,即可与Ca2+形成磷酸钙而成为致垢剂,又可作为细菌生长的营养源而产生生物污垢;但由于其价格低,目前SHMP仍占RO阻垢剂市场份额的40%以上[11]。因此要SHMP顺利运行必须加酸使用,才能降低浓水侧的LSI值。有研究者,采用给水一次通过法对新开发的阻垢剂HEDP和传统H2SO4+SHMP;做平行反渗透对比实验,(这两套实验装置用完全一样的反渗透系统,以同样的水源为原水,操作条件如进水压力,产水回收率完全保持一致)。该实验运行3000h,主要依据需要的泵能、阻垢剂消耗量和3000h运行过程中的产水量和产水水质来评价阻垢剂的处理效果。实验结果表明:由于HEDP与聚丙烯酸盐的复配物分散Ca—Al—Si类黏泥的作用差,因此H2SO4+SHMP在产水质量、回收率、成本等几方面都比新型阻垢剂HEDP好,建议继续使用[13]。MDC220阻垢剂虽能有效控制碳酸钙;硫酸钙;硫酸锶的结垢,LSI高达+3.0尚不结垢。但H2SO4+SHMP方法的药剂成本大大低于MDC220。
因此,以总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,在原水水质条件,产水水质,产水量等条件下,地下水苦咸水反渗透预处理工艺为: